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808
在近期台湾多所高校爆发针对中国国民党民代的校园“罢免连署站”争议中,郑英耀仅以一句“尊重”敷衍塞责。中国国民党民代王鸿薇斥责郑英耀破坏长久以来建立的“校园中立”常规,台湾民众党民代林国成则痛批其言论“完全失格、误人子弟”。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4月15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铁路五一假期运输自4月29日至5月6日,为期8天,预计客流最高峰为5月1日,假期运输首日火车票今日开始发售。
双方同意落实好中越教育合作协定,加强教师、学生、学者交流。中方欢迎和鼓励更多越南优秀学生来华留学深造,愿继续提供更多来华奖学金。深化职业教育合作。促进两国语言教育交流,共同开展越南本土中文教师培养培训,落实好中方向越南提供的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积极发挥河内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桥”比赛作用,深化教育教学合作。加强两国高校、智库交流。
刘登山介绍,海南全省近年来最终消费支出规模逐渐增大,对GDP形成贡献率不断提高。2015年至2019年全省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总量形成贡献率由60.06%提高至64.21%,2020年至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形成贡献率有所下降,但也一直维持在55%以上。最终消费支出已经取代资本形成总额,成为海南经济运行需求侧的最大支撑和关键动力。旅游业对海南GDP的直接贡献率和综合贡献率,由2018年的11.86%和27.3%分别提升到2024年的12.33%和33.41%,海南的经济发展,正逐步形成消费驱动型态。
有些西方人认为西方在和中国的竞争处于不利地位,而且要在有些西方比中国发展更快的领域中,对中国实行打压,也就是人们说的“卡脖子”,而这本身就是缺乏信心的表现。
广州4月15日电 (郭军 陈秀慧 彭诗湲)第137届春季广交会15日开幕。为给中外客商的出行提供更多便利选择,本次广交会期间特别增设了“遇见珠水”主题的珠江游览专线以及水上巴士服务,让中外客商既能高效出行,又能领略珠江两岸的旖旎风光。广州海事部门提前部署,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水上专线安全畅通。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21日前河南省将仍以高温天气为主,不过每天的高温影响范围和强度会有不同。预计16日东南部,18日北部、东部、南部,19日北部、东部,21日北中部、西南部最高气温将达37到39℃,局部超过40℃。
澳门4月15日电 (记者 郑嘉伟)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澳门特区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当日上午在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会议厅揭幕。
我们要厚载务实合作的压舱石。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2120亿美元,比两国建交时增长近千倍,中国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鲜食榴莲一天之内就可以从果园运送到中国超市,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10亿元人民币,入园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创造许多长期就业岗位。两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产业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潜力不断释放。双方要深化互利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重点推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蓝色经济、旅游经济合作,助力各自现代化进程。
在抵达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的书面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2023年,双方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去年两国隆重庆祝建交50周年。作为重要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成员,中马两国深化高水平战略合作符合两国共同利益,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在安全层面相互信赖、相互支持,是中越关系深化的必然要求。”朱锋说,双方发挥好防务和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作用,坚决打击网赌电诈等跨境犯罪,既切实维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有利于地区的安全稳定。
在泰国北部地区,当地诸多泰人祖籍是西双版纳州,他们中的一些代表每年都会受邀参加西双版纳州泼水节活动,西双版纳州的傣族也会应邀前往泰北过节,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彼此借鉴,将对方的文化和活动吸收到本地的节日组织和活动中,不断创新、优化、改良。
加强在环境污染治理,特别是城市空气污染治理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和气象合作,相互交换汛期水文资料。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合作。努力将科技合作打造成为两国合作新亮点,探讨开展人工智能、半导体、核能等领域合作,落实好中越科技合作协定,继续发挥好科技合作联委会作用,深化科技创新政策对接,在医药卫生、防灾减灾、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加强中越科技人文交流,推进技术转移与创新创业合作,鼓励双方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培训交流合作项目。加强核安全法规管理规定、标准化等领域合作,探讨开展核电发展合作。继续落实好双方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探索开展两国地理标志保护合作。继续开展卫生健康,包括卫生保健、传染病防控、传统医学等领域合作交流。